声测管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因局部压力过高对声测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声测管穿孔破损的异常事故称为轧穿。轧穿不仅严重制约了生产的稳定性,而且一旦发生轧穿就将造成轧辊粘钢,影响声测管的产品质量。
轧穿是辊缝区内发生了不均匀变形,实际上就是声测管板凸度与承载辊缝形状的不匹配,影响二者变化因素的原因一般主要为:
轧辊的热膨胀
一般轧制时声测管因塑性变形和高速轧制时与轧辊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连续轧制速度的变化、整个辊面工作区域冷热不一致的影响,使得轧辊的热凸度始终处于一个变化量导致承载辊缝形状的变化,如果这时假设声测管板凸度是常量的话,那么辊缝形状的变化就会影响声测管板形的变化。
声测管不对中
由于原料凸度、楔度及镰刀弯的影响,一旦急剧变化或偏差大了来不及纠偏,那么声测管中心就会偏离轧制中心线,而且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轧制力升高后,声测管跑偏严重程度会加剧。
声测管厚度、张力变化
二者变化均会引起轧制力的变化,但前者造成工作辊实际挠度的改变,后者还将影响到声测管的横向分布规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不均匀变形。
调整措施
调整相对压下率
将二级模型设定的压下率调低,以减小轧制力波动。通过降低相对压下率减轻F1机架的负荷,使得单位板宽轧制力系数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使声测管断面在辊缝区内变形均匀,从而降低轧穿事故的发生。
调整后张力参数
轧穿事故与张力参数是正相关,张力偏差越大越容易导致轧穿。入口单位张力调整,以减小张力偏差。入口单位张力的提高不仅仅起到降低轧制力的作用,而且使得张力波动、张力偏差引起的声测管跑偏得到改善;同时随着轧制力降低、后张力提高F1的前滑值能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采取此项措施后,大幅度减少F1机架轧穿事故的发生。
?